“公安”突然来电说你“洗黑钱”,千万要当心!

发布时间: 2019-09-10 16:42:39

冒充公检法进行电信诈骗危害巨大,它严重侵害了国家司法机关公信力,使人民群众受到巨额财产损失。冒充公检法诈骗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案例:

市民孙某接到一陌生电话,自称是哈尔滨市公安局的“陈警官”,这位“陈警官”称孙某于2018年3月16日在北京商业银行办过一张卡,这张卡涉嫌洗黑钱。

孙某说自己并没有在北京办过银行卡。“陈警官”又说孙某的这张卡是在犯罪分子的窝点搜出的,这次涉案人员共230人,已经有案件受害人跳楼自杀,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涉嫌命案并主动给孙某转接了北京市公安局民警“王警官”。孙某质问“王警官”凭什么相信他是公安局的,“王警官”通过手机发给孙某自己的警官证以及一张“刑事逮捕令与冻结管指令” 的图片,称北京市公安局会立刻逮捕孙某并且立刻冻结孙某的资产。

孙某看到逮捕令上面的信息和自己的个人信息完全相符,顿时慌了,称自己没有做过这些事,麻烦公安机关一定要调查清楚。“王警官”又称这可能是孙某的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要求他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接受调查。孙某在其恐吓和忽悠下,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王警官”还告诉孙某由于案件涉及保密,需进行电话询问,让孙某暂时不要接听其他人的电话,找一个酒店最好没人的地方配合调查。

随后,“王警官”又说为了查清案件,需要将孙某的银行卡里面的钱全部汇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中,这样就不用冻结他的资金和财产,等公安机关审查完毕后再将资金转回其个人账户中。孙某出于不想冻结银行卡澄清自己与案件无关的心理立刻用手机银行汇款给“王警官”。汇款完成后,“王警官”就消失了。

民警剖析:

骗子冒充公检法以哪些理由行骗呢?

此类诈骗第一步就是恐吓。犯罪分子根据编造的话术冒充公检法机关,称受害人办理过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涉嫌犯罪、拐卖儿童、身份证被盗用等为由告诉受害人涉嫌刑事犯罪,已被公安机关上网通缉,并将冻结受害人全部资产,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并以一种严厉的“审讯”态度给受害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受害人如何相信骗子就是公检法的执法人员呢?

第二步就是取信。电话转接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改号软件使来电显示为某某公安局,发送警官证,同时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让受害人相信其“公检法工作人员” 的身份。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不了解具体办案过程以及听到涉案时的恐惧心理,恐吓受害人并让受害人登录指定网站并显示是“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的网页查看虚假通缉令、逮捕证拘留令等伪造的法律文书。

为什么要让受害人到酒店操作?骗子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步就是隔离。犯罪分子通过与受害人保持通话、视频聊天,前去宾馆、没人的地方,呼叫转移,手机安装不明软件让受害人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不能收到别人的提醒,也不能跟亲朋好友核实,甚至无法接收公安机关的预警电话。

骗子用哪些理由骗取钱财?怎么样让受害人汇款?

第四步是支招。骗子以要冻结受害人账户、要查清案件的理由让受害人将自己的钱汇款到所谓的“清查官账户中”或者“安全账户中”。达到骗取受害人金钱的目的。

警方提醒:

1.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理案子,更不会要求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2.公检法部门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切勿相信秘密办而独自听人摆布。由骗子们提供的所谓某某市公安局电话一律是假电话,骗子在进行所谓内部转接时并非是转到公安机关,而是他们自己在“唱双簧”;

3.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改号软件能模拟各类电话号码,接到此类电话一定要冷静、沉着,必要时可以到当地公安机关或者拨打110报警电话核实情况;

4.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护个人信息,切不可轻易给陌生人或在网上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

来源:澎湃新闻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