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发展普惠金融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17-12-12 17:27:37

近日,由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发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办的“第一届农村普惠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实现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指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基础。普惠金融客户的融资可得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问题。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较快,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元、覆盖面较广的特点。中国银行深入分析当前普惠金融的需求与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在服务体系、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在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全集团实施,建立了“1+2”普惠金融事业部架构。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全集团实施,我们依托中银集团的资源,通过发挥集团化、多元化优势,打造有中化特色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普惠金融事业部涵盖的主体不仅包括中国银行法人机构,还包括专门从事农村金融服务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及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形成“1+2”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架构。

在中国银行层面,全部36家一级分行都已经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分部,各二级分行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并配置专人从事普惠金融服务。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致力于服务中西部金融服务空白或薄弱的县域,成为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的生力军。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二三线城市金融服务弱势群体的小额金融贷款,为超过200万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服务。

其次,推进“五专”经营机制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取得实效。

中国银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服务,制定了“五专”经营机制全面落地方案,认真做好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各项落地工作。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中银信贷工厂”模式。在服务“双创”群体方面,中国银行创新推动了“中关村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稳定发展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16年中国银行作为唯一入选“投贷联动”试点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在服务县域“三农”客户方面,中国银行推出了“中银新农通宝”、“中银林权通宝”等系列产品,不唯报表、不唯抵押,解决农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在金融扶贫方面,中国银行将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机结合,建立了“科技+智慧+载体+资金”的定点扶贫服务模式。同时,中国银行也开发了“公益中行”精准扶贫共享平台等。

为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中国银行与新加坡富登金融合作,借助中国银行的品牌和资源优势,结合富登金融的微型金融和“三农”服务经验,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机制相对灵活,流程简单有效;又充分利用规模优势,提供集中统一的中后台服务,有效节约经营成本,初步探索了国有大型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之路。

六年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业务保持稳健增长,资产质量稳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银富登服务的客户超过13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579亿元,户均贷款22万元,全辖不良率为1.7%。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始终按照国家政策和监管导向制定发展策略和经营措施,在商业模式、风险内控、IT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他提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建议和思考。一是加大农村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亟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基础。普惠金融客户的融资可得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征信系统、公检法、工商税务、行业监管、地方政府等多方信息,搭建公共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点接入,解决信息获取与共享问题。

二是做好普惠金融事业,需要提高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应用。相比传统金融体系,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现在都大幅提升,服务的客户群体明显拓宽,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数量众多,单一客户获利金额较低,这都决定了普惠金融不能采用传统金融模式下的高成本金融服务策略。他指出,将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科技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普惠金融客户服务的特色场景,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网络金融、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中的全面应用,通过数字普惠,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