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隰县:一个国贫县的电商扶贫样本

发布时间: 2019-06-27 17:13:43

作为扶贫的重要赋能形式,2016年起,山西省委、省政府把电商扶贫纳入全省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临汾市隰县整县推进电商扶贫工作,构建了一条以品牌为引领,以电商大数据为支撑的互联网+产业扶贫之路。

互联网带着特产飞

——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这就是我家的苹果园,我们隰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森林覆盖率35%。境内温差大、光照足。无霜期长,是梨果的优生区。所以我们的水果甜度比其他地方要高……”10月25日,隰县阳头升乡青宿村村民王明明边在自家地里摘苹果,边在自己注册的网店直播。

在隰县,说起农民电商,王明明颇有名气。2015年12月,在隰县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王明明开始学习如何做电商。那时候,他只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发一发自家果园的消息,销量平平。

2016年6月,隰县玉露香电商平台在王明明的杏园举办了首届“砂糖杏”电商体验园采摘节活动。这次活动,让王明明的果园声名鹊起,他的“砂糖杏”电商体验园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网络订单1700余笔,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的砂糖杏有两万余公斤,收入10万余元。

品尝到“电商”甜头的王明明由此开启了自己的电商之路。为了保证苹果的口感,他的苹果通常比别人的要晚摘近一个月。“现在下单的很多是老客户。我11月份才能发货。”一部手机,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互联网带着王明明家的小米、苹果、梨等特产“飞”往全国各地。

去年,王明明通过网络销售各种农产品200万元。作为阳头升乡青宿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他还帮助贫困户销售58万元,带动贫困户50余户,户均增收2500元。

“若不是发展电商,恐怕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我们隰县的梨和苹果。电商未发展起来之前,果农只能将梨果卖给果贩,还要担心果贩会不会来收购。”王明明说。

隰县是农业县,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随着梨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许多贫困山区一样,农产品销售难困扰着农民。“我们的梨果品质很好,却‘养在深闺人不识’,前些年一斤玉露香梨只能卖个两三元,卖不了就往沟里倒。”

如何让农产品卖得掉,还能卖得好?为此,隰县县委、县政府于2015年9月策划创建了玉露香梨溯源体系和原产地电商平台,隰县初始的农村电商由此诞生。

“隰县在线”是一个在当地运行了十多年的老网站,点击量一直低位徘徊。该县依托“隰县在线”门户网站,上线玉露香梨原产地电商平台和微站,生成手机客户端app,微站与网站融合,PC端与手机端用户随时、随处均可直接访问链接,实现网上销售。现在“隰县在线”每日点击量排在全国县级平台前20位。同时开通“隰县在线微信公众平台”,让广大农民不受时间和区域限制,拿自己的手机,用自己的微站,推销自己的农特产品,形成了线上线下营销新格局。

隰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王晓斌率队带着玉露香梨辗转全国各类展会。“扫二维码、发朋友圈、品玉露香、赠一个梨”,在互联网的裂变效应下,隰县玉露香梨走红互联网。“发出去17000颗梨,扫码分享传播后,大约有500万人知道、了解了隰县玉露香梨,前面在上海搞活动,后面县里的电话、订单就纷至沓来。我们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电商,消费者通过扫二维码找到了果农,隰县的电商就这样自然而然产生了。”

随着隰县玉露香梨品牌知名度的扩大,2017年以来,隰县玉露香梨在网络渠道每斤零售10元以上,比传统地头收购每斤增收5-6元。通过互联网,隰县不仅卖出了好东西,还卖出了好价格。

“家门口有冷库,物流直接上门取货,既不耽误地里干活,也不耽误网上出单,特别的方便。”因做电商脱贫的青宿村村民王平的语气中无不透露着欣喜。

设立全省首家县级电商培训基地

——破解电商人才瓶颈

“电子商务”对这个偏远的山区小县而言是陌生的。2016年起,我省把电商扶贫纳入全省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隰县开始整县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同年3月,王晓斌亲率120余名农民,赴浙江丽水培训一周,学习农村电商发源地丽水的经验与做法,为本地人才骨干打开了一条传统农业向农村电商转型发展的电商之路。

在推进电商扶贫过程中,隰县干部群众观念、方法及技能掌握程度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亟需进行持续的、系统的、分层次的培训教育。为破解这一瓶颈,2016年11月,隰县创立电商扶贫培训基地,并引进浙江省农村电商龙头企业讯唯集团落地运营。

据介绍,该基地总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拥有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培训教室、一个具备50台电脑的多功能实训室。基地定位为北方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开展电商扶贫主体培育工作。目前培训基地拥有一批以汪向东、魏延安、莫问剑、贾枭、王军龙等为主的全国农村电商行业顶级专家师资团队60余人,专职讲师和顾问120余人,形成全面支撑全县衣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坚实阵地。

2017年6月,基地被山西省扶贫办评为“山西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省级示范培训基地”,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县级培训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隰县电商扶贫培训基地开设以来,累计培训72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0余人次。全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544人次,且全县电商创业者达到5000余人。

培训基地与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资源互动,为贫困户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网店开设、运营策划和客服售后等专业性服务。

通过培训+实操+跟踪指导+孵化的模式,培育了一批服务于本地电商扶贫的骨干力量。

在隰县农村电商发展的热潮中,“梨妹子”孙婕于2016年12月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返回隰县创业。随后,她几乎参加了其符合条件的所有培训,不断加强自身电商运营能力。今年年初,她发起隰县午城镇微商村项目。通过对产品的包装升级,文创提升、供应链管理与优势资源对接,引导团队以销售隰县玉露香梨为主,代理销售全国其他应季水果为辅的增收方式,保障团队成员能全年进行销售。通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其团队已经发展超过300人,贫困户月人均增收达到400元。“预计到年底,团队成员将达到1000人,销售额达到两干万元以上,贫困户月人均增收达到500元。”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农村电商服务生态圈

隰县在推进衣村电商建设中,突出政策引导与产业扶持,以企业为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内生动力。引进苏宁易购、顺丰速运、山西乐村淘、农本咨询、浙江天演、武汉云采等省内外的电商企业,作为县域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主体,政府针对性的出台扶持政策与办法,“催化”市场发展速度。并仔细分析区域短板先做“底子”,再做“里子”,积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与通讯运营商合作完善农村网络建设,普及农村电商基础培训,通过信息时代新设施的完善,增强区域“电商竞争力”。

隰县电商扶贫运营中心(乡村物流配送指挥中心)成立于2017年,由本土电子商务公司——北纬36°负责运营。在物流体系服务电商精准扶贫上,春季为贫困户兔费运输农资、农具,秋季引导贫困户引货入仓提高梨果溢价,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果筐、冷链运输,极大降低了贫困户农产品上行成本,激发了贫困户从事电商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97个行改村。由村到城的运输费用由原来的4元降低为2元,运输成本降低50%,更是为建档立卡困户免去农产品上行的所有费用,为每户贫困户节约支出65元。

除此之外,北纬36°公司还依托原山西隰州野里垣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整合9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了集物流、产品、分拣为一体的产业联合公司。以贫困对象为主体,对农产品进行生产、采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活动。与贫困户产品外销紧密链接。实行订单种植,前期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后期以保底价进行收购,尤其对贫困户产品在保底价基础上再增加0.2元/斤进行收购,使农户产品卖的出,收益有保证。

该中心运营一年多,为3400户农民销售农产品5400万元,其中贫困户2340户,占到总销售的79%,平均每户贫困户收益达到1万元。

地域电商生态环境对草根网商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在隰县得到生动体现。2017年10月,隰县实现全县村村网络覆盖。

隰县电商迅猛发展,为统一管理、强化服务、规范运营,隰县于2017年11月开始打造电商创业街区,意欲通过街区化运作、园区化管理,对全县农村电商进行统一指导和服务。该街区由隰县授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街区以隰县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公共服务中心为核心,配套隰县最大的公共果品储存恒温库和物流分拣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孵化指导、产品储存和物流服务。随着公共服务中心、快递物流公司、苏宁扶贫实训店、腾讯为村等入驻,该街区具备了电商培训、推广宣传、O2O线上线下、渠道对接、数据研发、品牌建设培育、营销策划、创客及企业孵化培育跟踪、客服服务十大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了新的县域电商集聚中心,为电商创客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街区针对隰县特色农产品进行电商化的深度研发与二次提升开发,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形态转变为适应目前电商主流客户群体的消费形态,产品包含小米、杏仁、核桃等。为丰富隰县电商创业者的销售资源,开展了“南货北调“营销策划活动。

产品展示中心特开辟了扶贫区域,形成了贫困户产品直供采购机制,并通过移动微商城、线下商超进行销售。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基础,物流管理系统、农产上行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培训管理系统、服务站管理系统、农业云综合服务系统为一体的数据综合服务体系。据介绍,电商创业街区目前入驻致富带头人(企业)20家,2018年上半年合计带动帮扶贫困户471户,合计带贫增收150万元,人均增收3000多元。

通过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创客及致富带头人。隰县午城镇贫困户王园芳,通过参加2017年的隰县第二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在隰县电商服务中心导师的引导下,2018年初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并获得午城镇电商产业项目帮扶资金10万元,主营茵陈茶及花茶。王园芳从贫困户到带动扶贫,成为隰县发展电商产业、带动精准扶的典型,仅2018上半年就带动了4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

——创新探索城乡众创体系

2015年,隰县通过电商扶贫开发孵化基地,正式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创新探索城乡众创体系。

该体系围绕玉露香梨果主导产业,积极开展电商众创扶贫,形成“农忙务农、农闲电商”、扎根农村、帮买代卖的电商创业新模式,走出一条隰县特色的农村电商服务站扶贫新路子。

目前,体系已包括166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全国30强门户网站“隰县在线”、“玉露香本土电商平台”以及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村电商服务站运营体系以及贫困户帮扶机制。

目前,隰县16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与5126名贫困人口签订扶贫对接协议书,由贫困户提供产品,服务站负责销售。实现了电商服务站贫困村全覆盖、贫困户全覆盖、贫困人口全覆盖。形成了“一村一店”“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等多种网店扶贫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草根网商之所以能通过电子商务获得网络赋能,除了他们直接对接市场,获得交易的自由,“我的地盘我做主”,从而激发起靠自己努力、靠市场订单就可以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电子商务以平台为基础带来的市场机会和低进入门槛,以服务商为主体的分工体系提供的经营便利,为电商减贫扶贫创造了重要的市场生态环境。

在隰县,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些最为普通、甚至看似不可能的农村弱势群体,如贫困户、残障人、没什么学历的农村妇女等,只要有劳动能力,也能开网店脱贫致富。原因何在?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更有利于“领头羊”示范效应的发挥,成功模式的复制和致富知识在农村社区的扩散,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村电商减贫扶贫的难度。

竹干村被当地人称为电商村。位于隰县阳头升乡,是全县七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主导产业为梨果,90%以上的群众收入来自梨果产业。今年7月,阳头升乡竹干村被国家衣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因着电商在该村快速发展,阳头升乡创立了竹干村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提供农资采购服务、生活便民服务、创业指导服务、网上代买代卖、扶贫代销等6大服务功能。

据介绍,竹干村现有55人组成的3个电商创业团队,依托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带动竹干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在2017年全村网销金额1000余万元,通过电商帮扶,贫困户的农产品变为网货,滞销品变为畅销品,带动全乡贫困户486户1561人,户均增收500余元。

针对没有产业基础以及不能直接参与农村电商业务的贫困户,隰县建立了电商扶贫义卖公共服务平台,并连续多年举办“隰县扶贫网销农特产品节”。今年,隰县扶贫网销农特产品节历时一个月,销售额达640万元,其中助贫销售34万余元,网络销售26万余元。

近几年,电商扶贫在隰州大地蓬勃发展,形成燎原之势,2017年,隰县共建立1140个电商创业团队,其中农村电商服务站166个,专业合作社8个,各类电商公司39个,个体户842个,根据淘宝网的基础数据,目前在淘宝网销售玉露香梨的网店达到132家,产品SKU532个。

同时,隰县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加快了农产品外销量的骤增。2016年,农产品上行销售1.13亿元,2017年,农产品上行销售达到2.18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隰县农民电商队伍亦由2015年的260人,增长到现在两万余人,农民从事电商的人员占到了全县电商从业人员的90%。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通过电商平台,隰县有6533户,14794口贫困人口依托梨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3年的探索实践,隰县农村电商日趋成熟,在产业发展、品牌创建、产品营销、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进程,隰县创造出的“一码(溯源二维码)一街(电商创业街)一品牌(隰县玉露香梨)一基地(电商扶贫培训基地)”县域电商扶贫运营模式得到了省扶贫办、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进行交流推广。先后荣获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第四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省级“众创空间”、临汾市“市长创新奖”等。2017年,在中国“互联网+农业”大会上,隰县摘得“互联网+农业”全国十大最具特色县域奖。

来源:网易新闻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